10月29日,作为天津市唯一一支进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线下终审决赛的红色专项队伍,新闻传播学院“声传红迹”团队不负众望,在250多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
纸上得来终觉浅
声传红迹”团队成立于2022年7月,作为一支暑期“三下乡”团队,在基层团组织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深悟透的理论成果投入到实践当中。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前往各自家乡的红色展馆,将红色文化、红色故事以口述史的方式录制了十余篇红色讲解视频,涵盖3省5市12个红色展馆。这次实践活动的基础,让“声传红迹”团队在备战“挑战杯”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底气。
在为“挑战杯”做前期调研的第一站——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声传红迹”团队成员们就发现了红色文化在传统传播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覆盖范围小、速度慢、获取信息不够便捷、缺乏互动性。而且现有传播红色文化的新媒体平台中内容同质化严重,故事单一,其垂直受众鲜少针对青年学子。
经过一番细致地调研和头脑风暴,“声传红迹”团队希望发挥团队成员音视频制作的优势,形成以声音与形象为载体、以青年学子为垂直受众、以新媒体为平台的红色文化传播新思路,并借助青年学子进行再宣传,发展一条可循环可持续的红色文化宣传道路。
为研究青年学子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宣传意愿,“声传红迹”团队发动大学生群体走访了18省35市的120个红色场馆。综合田野调查、问卷统计的结果,成员们发现,在受调查人群中有近一半大学生对于家乡和求学城市的红色文化十分了解,并愿意将其介绍给他人。这表明“号召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深入挖掘家乡红色文化,讲述求学城市的红色故事,建构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资料库”有了实现的可能。
宝剑锋从磨砺出
前期调研完成,“声传红迹”团队开始比赛准备:建设实践资料库。团队成员整合各地红色资源,收集240余个口述史讲解视频,并将优秀作品在声传红迹公众号中进行展播;深入基层一线,访谈20名乡村党员先锋模范,挖掘红色故事,感悟乡村振兴的时代巨变。同时,成员们以天津觉悟社为试点,运用VR全景交互技术,打造红色数字“云展厅”。制作有声党课与有声海报、深入基层一线访谈、运用VR全景交互技术打造沉浸式红色数字“云展厅”......他们完善了一套可持续、可推广的红色文化传播理念,并成功撰写文章《新媒体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活化传承研究》。
“声传红迹”团队还在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录制了“挑战杯”主题视频,打造出指尖上、视听里的“红色加油站”。为了形成一部能吸引同龄人共鸣、有温度、易传播的视频,他们选择了以第一人称视角自述的方式串联起视频。他们希望以点带面,以大学生的视角,通过呈现个人的探索与实践历程,讲述传播红色文化故事的经历与感悟,能够引起同龄人的共鸣,以“觉悟”唤醒觉悟。
厚积薄发 薪火相传
10月19日,在大赛公布了红色专项赛道的晋级名单和决赛要求后,“声传红迹”团队负责人张笑乾迅速带领成员们破题拆题,力求准确地贯彻落实“挑战杯”开辟红色专项赛道的目的与初心。在最后的准备过程中,成员们各司其职,设计三折页和展板、制作PPT、撰写展示文稿、剪辑视频。
用心用情地产出作品是“声传红迹”团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最骄傲的事情。10月27日,团队三名代表与指导老师落地贵州贵阳。抓紧每分每秒在贵州大学西校区体育馆布展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发现自己最有竞争优势的就是倾情制作的视频。29日上午10点,凭借着团队成果的信心,三名代表沉着冷静答辩,赢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摘得桂冠。
作为新闻传播学院的学子,“声传红迹”成员们坚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基础。一百年前,一群与“声传红迹”成员们年龄相仿的觉悟社青年人,把追求真理冲破黑暗的火种播撒在了津沽大地;今天,“声传红迹”团队用青年力量在广大青年学子心中撒下了传播红色文化的火种,也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为天津市第一家“部校共建”单位,“院媒协同、实践育人”一直是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在这样的理念下,新闻学子们双向促进,全面开花,理论知识夯实,实践能力强。相信红色文化在“声传红迹”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下,能够将一个人的“觉悟”发展带动为一群人的“觉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将红色文化的火种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