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两点,一场主题为“专业·学术·成长:新闻传播的当下以及我们的未来”的专场交流会在图C213召开。交流会邀请了部分参加第十届新闻史论青年论坛的青年学者及博士研究生与我院同学近距离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到场嘉宾包括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曹然、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李晶、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研究所副所长屈高翔、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马阳、北京城市学院讲师刘萌雪,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的两位在读博士研究生意如贵和李佳铭。在两个小时的交流时间中,各位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从专业、选题、就业、实习、出国等多个方面和同学们交流了自身的看法。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曹然
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李晶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研究所副所长屈高翔
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马阳
北京城市学院讲师 刘萌雪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意如贵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李佳铭
本次交流会不设主题,由同学们随机提问,参会老师及师兄师姐即兴回答。同学们首先提出了关于如何读书、如何读名著的问题。曹然副教授认为,第一遍阅读可以进行泛读,扣的太过细节反而影响整体把握。其次,要做延展性阅读,知人论事,才能更好地了解书中的含义。刘萌雪老师补充道,读书是一个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不断的积累,等积累到一定的量后,就会迎来质变。
在回答同学们关于如何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合适的选题并进行深耕的时候,曹然老师指出首先要找到一个“真问题”,其次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找到研究选题,在此之中还要注意用恰当可操作的研究手段来解决问题。李晶老师在此基础上指出,同学们应该有问题意识。问题是真问题、有价值的问题、重要的问题。有了问题后,要寻找与研究问题高度适配的研究理论,其次要有合理的研究方法,最后要具备成熟的文章脉络与文字功底能力。马阳老师谈到兴趣是最好的学术驱动力。她建议同学们可以从自身兴趣出发寻找选题,不要一开始就用理论框架套住自己。
现场同学们提问踊跃,纷纷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有同学想知道应该如何做好新闻史研究,以及写论文时如何避免史料的大量堆砌。关于第一个问题,屈高翔老师认为,第一重要的是要占有史料,挖掘史料;第二点要保持自身的头脑清醒,要有问题意识;第三点要有服务当下的意识。研究历史的目的是关照当下,为现实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关于第二个问题,曹然副教授认为,同学们除了要有问题意识以外,还要尝试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要找到新的角度,让文章更有新意。
也有同学提出了关于自身未来发展的问题。对于如何申请国外研究生,李佳铭学长结合自身经验表示,绩点、专业课成绩、英语水平、推荐信等是国外学校比较看中的;此外,关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是否可以考博,意如贵学姐表示博士导师看中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个人的努力情况,只要自己的学术成果与实践经历达到了老师的要求,均是可以申请博士的。同时李佳铭学长还提醒同学们客观看待考博,不要为了逃避就业而被迫读博。
此外,同学们还从就业与实习、如何确定实习方向、跨专业同背景能否胜任媒体类工作以及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等问题向老师们进行了提问,几位老师鼓励同学们多多尝试。不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媒体行业,都会给同学们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只有经历过后才会有更加清晰的选择。
交流分享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走向了尾声,老师们认真细致又不失诙谐幽默的回答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通过此次难得的交流分享,同学们可以在当前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选择及人生规划方面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分享会的最后,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照例一起合影留念。
文字/郭秀 摄影/沈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