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午12点30分,本学期第二期“青享”读书会在图C213召开,主要围绕“可供性:认识媒介兴衰的新视角”这一主题进行论文分享。
本期领读人为2023级新闻学田来和2022级传播学陈月,指导老师为张洪伟和林靖两位老师,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邱馨倩担任主持。
田来同学借助领读论文从媒体本体论的视角出发,考察媒介性的可供性,介绍了关于可供性理论的不同观点,以及可供性与媒介本体论之间的关系。最后引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即媒介是呈现或实现了可供性的技术物和表征物,技术物和表征物也只有在成为媒介物是才能具有可供性。田来同学还提出了自己关于“传播哲学”与“传播的哲学”概念区别的问题。
陈月同学以可供性理论为基础,通过弱连接媒体的可供性视角,详细讲述了《弱连接社交媒体可供性与青年群体的持续使用意愿》一文的量化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过程,解释了作者提出的“弱连接社交媒体平台可供性通过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影响青年群体的持续使用意愿”这一假设最终成立的原因。
从可供性理论出发,可以为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新的实践路径。事实上,基于人们对于媒体的使用意愿,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媒体的可供性如今主要集中于信息获取、引发思考这两部分,但用户在选择社交媒体时,还会有人际社交和情感抒发的需求。因此,传统媒体或许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进行改革,增强其可供性,也许会进一步提高其在当代互联网环境的影响力。
在现场同学和领读人交流讨论之后,张洪伟老师进行了总结。一是谈到了自己选择这几篇论文的原因;二是讲述了他对于“可供性”这一理论的理解,认为其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打破主客体的二元对立;三是评价了两位同学的领读;最后还分享了阅读文献的方法,即需要多关注作者的观点、研究方法、论文的结构和语言这几部分。
随后,林靖老师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介绍了可供性理论在当下被热议的原因,即可供性理论为在当代主客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的状况下,人与媒介如何相处提供了理论路径。对于量化研究,林靖老师认为我们需要不断搭建我们的问题意识,加强文献整理与提炼的能力。
在热烈的讨论之后,本学期第二期“青享”读书会圆满结束,两位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文字/冯婧诗 摄影/荣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