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午12点30分,本学期最后一次读书会在图书馆C区213召开,本期主题为智能传播与人的“主体性”。领读人为2023级新闻学朱烨和2023级传播学王端,指导教师为林靖副教授,2023级新闻学桑婧鹏任主持人。
朱烨同学围绕ChatGPT在人机交流中的理解与主体性问题展开。首先介绍了ChatGPT的技术背景,强调其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进步及其带来的“替代性恐慌”。从理解的可靠性、共通性和可解释性三个维度,探讨了ChatGPT在人机交流中的表现。通过对效果历史、身体认知等方面的分析,指出ChatGPT在理解方面的局限性及人机交流的有限性。并与同学们探讨了人类主体性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中的复归与想象,强调了人类在技术进步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如何在智能社会中维护人类主体性的必要性。
王端同学从基特勒的媒介本体论思想出发,讨论其对人的主体性递归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基特勒独立于人类发展的媒介观点,认为媒介技术发展有其自身逻辑。接着,分析了媒介演替经历三个时代,在前机器时代,人的主体性是纯粹和完整的;在机器时代,人的主体性开始被媒介技术遮蔽;在数字时代,人的主体性逐渐消逝,媒介技术占据主导地位。最后,王端同学反思了人在媒介演替过程中的主体性变化,认为我们仍需在技术进步中保持人的主体性,达到人与媒介、自然和谐共在的理想状态。
期间同学们围绕基特勒的媒介本体论和“自主性”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林靖老师在总结发言中提到本选题与本学期第一次读书会主题的呼应关系,提示大家从选题的变化可以大致看到近半年来传播学科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进程。结合哲学、媒介理论,林靖老师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人类体验、情感和理解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人的主体性逐渐被媒介技术消解。最后,林靖老师指出是否存在独立于媒介技术的人的主体性,是否要固守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如何在深度媒介化时代重新审思主体性的边界,这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共同努力不断探求。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下,本学期最后一期“青享”读书会圆满结束,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照片/荣妍 文字/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