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本学期“青享”读书会在图书馆C213如期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为“学术写作的双翼:研究方法与文献综述”,邀请202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刘鑫、车新颖两位同学担任主讲人,殷莉教授与林靖副教授出席指导,2025级新闻与传播专业杨育峰同学担任主持。
刘鑫同学率先围绕领读论文展开分享,她从论文中对游戏霸凌的独立概念界定入手,对论文中提出的传统网络霸凌量表难以适配游戏场景中化身互动、等级权力等独特机制的问题进行了介绍,系统阐述了研究的理论目标与工具目标——厘清游戏霸凌核心内涵,开发霸凌者与受害者双向专用量表,凸显其在学术研究与游戏环境治理中的实践价值,同时也坦诚剖析了样本覆盖不足、游戏类型局限等研究短板。
随后,车新颖同学围绕“数字情境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作了主题汇报。她基于领读论文对2000—2023年新闻传播核心期刊相关研究的梳理,总结了当前数字情境研究中访谈法与民族志易被误用、混用的突出问题。她借助论文中“矿工挖矿”与“游历者体验”的生动类比,梳理了访谈法作为资料搜集工具与民族志作为完整研究范式之间的本质差异,并强调应通过多方法整合与深度沉浸,实现对数字文化的整体性、情境性阐释,从而为解决方法适配难题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引。
分享环节结束后,殷莉老师进行细致点评。她针对两篇论文核心内容提出关键建议:访谈仅为研究工具,而民族志是完整研究范式,新闻学科研究需规避过度依赖访谈的倾向,明确民族志对于文化编码解码的重要价值;同时提醒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需夯实理论底色,精准区分核心概念边界,如游戏霸凌研究中应明确“正常”与“不正常”行为的界定标准,为研究严谨性筑牢基础。
林靖老师结合学院“三青”项目建设背景,肯定了近期读书会的举办成效与学术价值。她强调,概念界定的精准性直接影响研究价值,需警惕概念想象式延展带来的偏差,民族志的研究范式提醒我们质性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对复杂环境的理解,对于现象背后因果逻辑的关注。最后,她总结指出,两项研究充分体现了新闻传播学科的实践意义,鼓励同学们坚守人文社会科学阵地,强化学科主体意识,在拥抱多元研究方法的同时,注重科学应用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本次读书会通过前沿成果分享与导师点评,为同学们搭建了理论探讨与实践反思的学术平台,不仅深化了对数字传播领域研究方法与现实议题的认知,更明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要求与学科使命担当。

文字/袁一平 摄影/房子毅
初审 林靖